Skip to content

致客戶夥伴的信 – 2023 Q1

2023年第一季馭風迎來了一個不理想的開局,市況的發展與我們的預期有所落差。馭風對宏觀經濟以至美股抱有悲觀的看法,但在年初時市場突然亢奮,炒作「無衰退、經濟欣欣向榮」的概念,直至三月初出現銀行危機市場又急速轉向認為經濟衰退已迫在眉睫,重回馭風的觀點。

大體上馭風的觀點並沒有明顯錯誤,但在操作上未能跟上市場的風向轉換,令今季交出失望的成績表。一個季度的失利不會打沉我們的信心,但我們會從中汲取教訓,務求不會重蹈覆轍,並在今年餘下的九個月時間收復失地,以報答各位客戶夥伴對我們的信任。

按我們客戶的回報百分比排列,2023年第一季回報的第75個 百分位數為負7.27%,中位數為負10.16%,第25個 百分位數為負11.73%。以上數據只包括了該時期內都是馭風的客戶的回報數據,及已扣除所有期內收取的費用(即管理費和2022Q4的表現費)。

同期比較,美國標普500指數上升7.03%,恒指上升3.13%。

2023年Q1回顧 – 市場風向搖擺不定 與市場步伐不一

今年首季一月及二月,美國通脹數據回落,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提及開始出現通脹放緩(disinflation)。市場就預期美國經濟可能軟著陸甚至能擺脫衰退,投資者極之樂觀,即使當時市場預計美國聯邦利率將上升到5.75%,同時年內不會減息,但標普500指數一月單月仍升達10%。

樂觀氣氛延續到二月底,踏入三月美國矽谷銀行等財困,引發中小型銀行危機,連同歐洲的瑞信銀行出事,短短兩星期內市場看法即時大變,銀行股局部股災,美國短期國債孳息率大跌,市場預期加息週期已經完結。

今年初我們預計美股有顯著回落空間,因此以較遠期的3月份標普500指數及納指認沽期權部署「買保險」,不過一月及二月市場對經濟軟著陸的憧憬,令期權金損失了大部分。即使進入三月出現矽谷銀行危機,美股市場寬度進一步轉差,但真正急跌的只集中在美國地區銀行股,標普500指數未有跟隨,甚至因資金避入科技股,納指竟逆市上升,這實在是意料不到。

從今次歐美銀行危機,我們汲取了兩個教訓。第一個關於看銀行的教訓,銀行的規模大小和絕對資金頭寸多寡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甚至較業界奉為圭臬的第一級資本比率(CET1)更為關鍵。各國監管機構日後只會對規模較小的銀行看得更緊,在正常時期,銀行即使擁有較高的各種資本緩衝比率例如CET1,亦只是形式上有點安全感,一旦面對銀行擠提,小銀行仍然是不堪一擊。

第二個教訓是關於交易手法,全球印錢十餘年的結果,令閒置資金量實在太多。從整個金融系統來看,雖然有些很高槓桿的部分會出事,整體而言卻不能不承認是「大得很難倒下」,亦因為只有小災而難有大禍,市場風格應難擺脫去年的慢磨格局,以認沽期權長倉買保險的手法不能多做,市場難出現真正黑天鵝事件,對沖的值博率亦不夠好,市況在未有明確趨勢前,期權工具的注碼比例應大幅降低,務求改善整體投資表現。

港股方面,我們在上季度的《致客戶夥伴的信》提到「在2023年可望有較理想的表現,但畢竟恒指已一口氣升了5000點而未有明顯調整,加上已經出了大量的好消息,短線調整風險不少。」結果恒指在美股方面的樂觀氣氛帶動下,在一月份再夾升多2000多點之後才出現調整。由於我們在去年底已把部分的港股倉位先行獲利離場,只保留了大概三成倉的基本注碼在港股部份,所以在一月的港股升浪中只有小幅度進帳。

調整浪最終在2月初展開,恒指在短短個半月時間由22700點下跌近4000點,跌幅近兩成。我們做得好的地方,是能夠在1月底捕捉到頂部做恒指認沽期權(Put)做對沖,所以在2月的上、中旬我們的表現尚可,未有跟隨大市回落。但做得不好的是低估了回調的深度,在2月底恒指大概在20000點水平把所有對沖解除,並嘗試建倉,結果在3月的第二輪跌浪中損手。

總結今個季度,美股淡倉及港股部份為組合分別造成了大概4%的虧損,加上有關去年第四季的表現費在今年初收取,加起來的虧損大概10%。

2023年Q2展望 – 加息週期可望結束 重點部署美國國債及貴金屬

展望方面,美國中小型銀行危機後,雖然未有即時引發更大型的銀行危機,但已經令市場對銀行系統失去信心,市場資金會逐漸從銀行體系流出,我們預計會流入美國國債及貴金屬,因此我們中長線會適度部署黃金。

與此同時,今次歐美銀行危機可說是對經濟情況的一次預警,無可否認歐美經濟已經出現裂痕,未來經濟成功軟著陸的機會更低。我們認為美國經濟將會進入衰退,雖然會否在今年發生是難以判斷,不過通脹回落及衰退跡象加劇下,預料聯儲局的貨幣政策,相當接近暫停加息的轉向點,極其量五月議息會議再加息一次後,暫停加息的機會甚高。雖然宏觀邏輯上,聯儲局是基於準備衰退而做,但預料市場會因貨幣政策停止收緊而趨向樂觀,短線美股市場有機會因此而上升,其中科技股會較為受惠,不過我們在中長線角度仍然看淡美股,原因是美股現時估值上,仍未反映之後經濟衰退及企業盈利下滑的因素。

根據馭風的經驗和數據分析,在聯儲局暫停加息(Fed Pause)和美國將會進入經濟衰退的期間,美國國債會是表現最好的資產類別,所以現時正慢慢建倉美國國債相關的倉位。現時我們先下了一注在ZROZ(美國零息美國國債ETF),正在等待更好時機逐步買入更多,同時亦會考慮直接買入美國國債期貨。我們預期美國國債相關部位會是未來一至兩季的核心持倉。

至於港股方面,雖然在第一季恒指表現乏善足陳,但馭風繼續維持看好港股今年的表現可以跑贏其他市場。當然前題是上文所提及的歐美銀行危機,不會短時間內演變成金融危機,如果發生環球股災,港股亦不能幸免。

港股最大的優勢是經歷了兩年漫長熊市後,現時估值非常便宜,即使去年底已經大幅上升,但恒指現時的市帳率(P/B Ratio)仍然只是一倍左右,對比環球股市及恒指的歷史數據,仍然是非常低的水平。估值平只是一個基礎,單單是便宜不等於會升,但假如配合到催化劑,便有機會出現一個可觀的升幅。現時中國無論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或是監管層面,都正在向放寬的方向發展,在二十大一切塵埃落定之後,保經濟成為了首要目標,這將成為港股的催化劑。

馭風認為港股的調整浪快將完結,並將會再展升浪,恒指有能力在年內升到25000點或以上,潛在升幅兩成以上。港股目前仍然是馭風的重心之一,在3月底時恒指已有初步見底訊號,我們在3月底已經逐步加倉港股至整體倉位的40-50%,到執筆時已見微利,剩餘的50%資金會等待更明確訊號再出手。

馭風環球ETF月供計劃的投資部署

馭風推出環球ETF月供計劃已經1周年,多謝參與了這計劃的客戶。

自2022年4月到今年3月底,按我們環球ETF月供計劃客戶的累報回報百分比,回報中位數為負3.13%。以上數據採用資金加權平均回報率(Money weighted return),只計算採用每月供款方式的客戶,並不一定代表個別客戶的實際回報。同期比較,美國標普500指數下跌了9.29%。

在第一季我們由防守轉為攻守兼備,如上文所說,我們長線看好港股及美債的表現,所以已經把部分之前停泊在貨幣市場ETF BIL的資金,調出並買入了中國互聯網ETF KWEB和美國長債ETF TLT。

結語

2022年馭風成績不俗,但2023年第一季便失利,馭風團隊雖然對此成績單感到不滿意,檢討過後亦知道有所不足的地方,但我們不會洩氣,因為我們知道投資路上一定不會一帆風順。即使在去年,也曾經有一個季度經歷了接近雙位數百分比的虧損,但最後仍然可以在逆市下做到理想回報。

我們知道,現時首要的是沉著應戰,不會因一時失利便亂了章法,不會為了急於「追數」而胡亂下注。我們繼續以風險管理為大前題,等待時機才出手,我們有信心能逐步收復失地,並在2023年總結時能帶給各位有意義的回報,報答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馭風Rein Alliance

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

備註:以上提及的資料只包涵為部份客户所作出的投資決定,並不代表適用所有客户。我們會根據客戶的個別情況以作出决定。所以上述例子只供參考。

聲明︰ 馭風Rein Alliance是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證監會中央編號: ASZ577)其下品牌。 本報告的資料僅作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構成任何回報保證,並且有關內容可能隨時更新。本公司並不保證所載資訊之公平、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效用或其任何其他方面,也不會對任何該等內容負責。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反映本公司於截至表述當日之看法及對未來之預測; 此等前瞻性陳述乃建基於多項假設、當前估算及預測而作出,以及一些外圍因素,而該等因素在本公司控制範圍以外,並可能受重大風險及不穩定情況之影響,故實際情況可能與該等前瞻性陳述有重大落差及/或不利的分別。本公司並無義務就日後相關事件或情況發展更新此等前瞻性陳述。過往表現或任何估計或預測並非將來表現的依據。目前並無保證運用所述的任何策略將導致所述的指定目標得以達成。 過往表現會因特定客戶的投資目標和情況而有所不同, 因此過往表現僅供參考。

最新【致客戶夥伴的信】文章

感謝閣下報名參加​

馭風【經濟越大鑊,股市越快樂?】座談會 「澳門站」

稍後會有專人聯絡閣下,確定報名程序完成。如有任何問題,可以Whatsapp我們客戶服務:2158 9082。

再一次,感謝閣下支持馭風,我們期待跟您見面!

感謝閣下報名參加​

馭風【經濟越大鑊,股市越快樂?】座談會 「香港站」

稍後會有專人聯絡閣下,確定報名程序完成。如有任何問題,可以Whatsapp我們客戶服務:2158 9082。

再一次,感謝閣下支持馭風,我們期待跟您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