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信報專欄】股市上升與經濟前景背道而馳

上星期提到的「短炒聖誕」,以指數升幅論或許已經過了一半,不過假如有關注本欄的讀者,應該會覺得這個星期過得尚算不錯。近期股市表現與經濟前景確實背道而馳,美國科技企業出現一片裁員潮,甚至連中資阿里巴巴(09988)出業績,市場都不再聚焦增長,反而是看好公司節流有效果,如今正如同文畢老林兄所講,科技企業是愈「孤寒」愈有運行。在美國不少企業開始擔憂經濟衰退,要勒緊褲頭節流的情況下,市場一反常態地相當雀躍,背後的邏輯是,當經濟走向衰退,就可以憧憬聯儲局在加息方面會刀下留人。

炒加息周期完結恐一廂情願

近日大部分投資者都聚焦在終點利率(Terminal rate)上,被傳媒稱為「鷹王」的聖路易斯聯儲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近日指出,就算以泰勒規則(Taylor Rule)最寬鬆的計法,終點利率都要升到5厘;如更為嚴謹一些,就應該要漲到7厘。

換言之,現時市場認為加息周期即將完結,恐怕只屬一廂情願。

筆者都講過,年尾的一浪都只會是反彈,因為無論看企業盈利和貨幣政策的趨勢,現時都不符合見底的情況,如以更長線的觀點,阿米在之前文章都已經有提出過「結構性熊市」的說法,背後正正就是想帶出在未來5年以上應該會停留在一種「通脹易升難跌、企業生意難做、股價有彈難升」的三難狀態。

因此股票操作的心態,應該是以投機炒作為主,要長坐股票,投資目標要篩選得非常嚴格,其中一個最大的改變就是,以往要選盈利爆發力好,現在轉為選擇生意模式及財務健康皆極其穩健的公司,要確保能夠捱過未來10年不會出現巨大危機、能夠繼續存活的企業,才值得長期持有。當用上這把嚴格的尺,能夠通過篩選的股票會少很多,美股市場尚且會有一些能夠選擇(當然現在仍偏貴),但套用在港股市場,就相對沒有把握。

長揸股票以財務穩健為先

以往我們都曾發表過「投資美股,投機港股」的說法,即使11月恒指強勁反彈超過3000點後,我們仍然是保持這個說法。

二十大之後,中國在經濟政策方面似乎有寬鬆轉向,主要包括防疫政策輕微放寬,以及人行的「救市16條」短期比較有效支持內房發債,以及容許內房銀行貸款展期一年。近期亦有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及有政府背景的公司出手買地,他們的資金來源都是發行債券或者銀行貸款,雖然地方政府財政暫時可以喘一口氣,但不少都是由國有銀行借出的,始終都要還,長遠來說要解困,還是要房地產銷情恢復增長。

有不少研究都指出,中國商品房存量達到3億套,最近3年新建房屋已超過5000萬套,但在同一時間人口增長只是1000萬人左右,到底中國樓市有否供過於求,就留給各位聰明的讀者去論斷了。

作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及筆者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馭風聯合創辦人 馮宏遠
有米落鑊

最新【信報 - 有米落鑊】

感謝閣下報名參加​

馭風【經濟越大鑊,股市越快樂?】座談會 「澳門站」

稍後會有專人聯絡閣下,確定報名程序完成。如有任何問題,可以Whatsapp我們客戶服務:2158 9082。

再一次,感謝閣下支持馭風,我們期待跟您見面!

感謝閣下報名參加​

馭風【經濟越大鑊,股市越快樂?】座談會 「香港站」

稍後會有專人聯絡閣下,確定報名程序完成。如有任何問題,可以Whatsapp我們客戶服務:2158 9082。

再一次,感謝閣下支持馭風,我們期待跟您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