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美股掀跌浪 料提早反映明年衰退
自年初開始,市場一直憂慮美國經濟陷入衰退,而最近幾個月零售及消費數字開始轉弱,9月連帶美國樓價都回落。不過,美國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升4.9%好過預期,是近兩年最快速的經濟增長,受惠於個人消費支出的升幅達4%,數據強勁的程度令到投資者反過來擔心聯儲局會否有需要再次加息。阿米之前都講過,今年宏觀敍述就是會在衰退、滯脹、軟着陸等等的情景中間轉來轉去,如果作為一個交易員,用耳去聽新聞然後再交易,這樣要輸到被人抬出場應該是遲早的事。
現時比較好的做法有兩種,第一種就是保留大量現金,持續只做超短線操作,阿米說笑這是「即日鮮流」,這樣可以不用理會上述千變萬化的宏觀形勢,但就要對短線勝率的要求很高,而且容易在大量交易中迷失方向。第二種就是在宏觀經濟方面抱持自己觀點,以此建立劇本,保持中長期部署。例如若果你認為美國經濟要進入衰退,這就以衰退這個情況作前提,列出一些假設、統計或者先行指標。
債息倒掛後最久22個月應驗
以經濟衰退為例,零售消費、房屋銷售,以及勞工空缺等問題都是重要的因素,在統計方法上,美國2年期和10年期債券孳息曲線出現倒掛,在過往50年以上隨後都會出現經濟衰退,命中率可謂百分百。然而,倒掛之後多久才到衰退來臨,這一點則比較少人研究。
新債王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在近期一次演講就有提到,其實當債息倒掛後息差由負轉正的現象出現,才是經濟衰退的開始。馭風早前在幾次研討會中都指出,參考往績幾次倒掛後的經濟衰退,平均出現在倒掛之後的16個月。對上一次倒掛是2022年7月,現時已經相當接近平均值,再考慮到股市往往會比實體經濟先行6至9個月,如是者現時美股股市下跌,的確有不少機會是預先反映明年經濟進入衰退的情況。
要留意在建立假設的時候,要同時設定這個假設可以被否定的條件,然後持續觀察及更新資料。以上述債息倒掛為例,由於經濟不是增長、平穩,就是衰退(當然衰退在經濟學上面有較為嚴格的準則,例如連續兩季GDP倒退,惟本欄無意作經濟教學,在此不贅),假如債息倒掛後會發生衰退,但不設立一個限期,這樣在預測事件的能力方面,就與「因太陽從西方下降,故環球經濟總有一天會衰退。」這種說法般一樣無稽。
參考過去50年往績,步入經濟衰退最久會是在倒掛發生的22個月之後,以美國GDP而言我們尚有7個月時間觀察,不過在股市先行的邏輯下,可以大膽一說,假如美股在第四季逃過一劫,這樣以往「債息倒掛,衰退必來」的「黃金定律」,就會被嚴重地挑戰。
筆者及筆者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作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
馭風聯合創辦人 馮宏遠
有米落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