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美股季初反彈 業績期見真章
近期宏觀經濟的消息,真是亂作一團。英國「Mini-budget」減稅方案差點演變成國債危機,英國政府把削減「富人稅」的爭議部分撤回,加上英倫銀行宣布買債,暫時令英鎊回穩;接下來又到石油出口國組織及盟友(OPEC+)出手,油組建議石油減產每日200萬桶,原因是國際石油需求回落,但在歐洲今年冬季有能源危機的時間行動,毋疑是落井下石之舉,不過更多人認為是沙地阿拉伯在美國中期選舉前送給總統拜登的一份「大禮」。
拜登政府今年為遏抑通脹,稱得上無所不用其極,聯儲局加息幅度和速度,可以說是比起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機以來最快和最急。
OPEC+減產 紐油隨時撲百關
全球風險資產價格持續下跌,對油價以至整體消費需求均有遏抑作用,拜登的如意算盤本來差一點就能打響,臨門一腳就失手在OPEC+於這個時候減產,當然有分析認為連環加息之下,全球都預視衰退,OPEC+的減產行動是確定這種觀點。阿米傾向能源價格在今個冬季會再創高位,紐約期油挑戰每桶100美元也有可能;若果真如此,便會打亂現時聯儲局的加息步伐,牽一髮動全身,大家不能掉以輕心。
踏入第四季,本來大家都相信10月是股災月,反而各地股滙債都出現反彈,一方面今年聯儲局放鷹,美滙自去年第四季開始已經升足一年,英倫銀行決定買債後,包括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經貿機構均警告環球經濟有衰退風險,間接勸告聯儲局加息要「見好就收」。英鎊、歐羅、日圓等美元對手方貨幣今年累跌逾15%,央行干預以捍衞滙率的機會增加,是近期美滙回軟的主要原因。然而,正如筆者之前所講,聯儲局仍然視遏抑通脹為首要任務,未必有餘裕停止加息及縮表,但11月2日議息會議前,交易員的確還有不少自行解讀及炒作的空間,筆者覺得博反彈亦無不可,惟在議息前宜見好就收。
擔心零售商庫存情況
美股市場除了受宏觀因素影響外,踏入業績期亦要留神,除了下周銀行股業績會受注目外,也要注視零售股及科技股公司業績後管理層是否有啟示。
上周Nike公布季績,雖然較市場預期為佳,不過當中庫存飆44%,高達97億美元,公司計劃加推折扣活動,以減少存貨過剩問題,股價在績後急跌逾一成,大行護航指是撈底良機,筆者對Nike本身並不太擔心,反而是公司庫存情況,或只是美國零售行業的冰山一角。
在商品價格上揚的高通脹環境下,使用殺價清庫存策略有機會適得其反。美國連鎖百貨龍頭JC Penney,2011年時曾以折扣激進清庫存,但因當時商品成本高企不下,減價未能為公司帶來生存空間,翌年淨銷售收入依然下挫40億美元,此後無法翻身,近年甚至走上破產之路。科技股普遍是輕資產模式,成本壓力較輕,不過現時估值仍然不低,事實上不少矽谷巨企頻頻裁員節流,倘今季業績如有驚喜,很大機會是慳出來,前路仍然不易行,且視作中短線反彈為佳。
作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及筆者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馭風聯合創辦人 馮宏遠
有米落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