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信報專欄】由市場兩件小事 前瞻通脹與衰退

4月份這個美國聯儲局政策真空期,宏觀消息真是非常混亂,最近幾日市場都是圍繞聯儲局官員對5月會再加息的鷹派言論影響,包括亞特蘭大聯儲銀行總裁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表明5月會加息,且會維持高息一段長時間;被傳媒形容為「鷹王」的聖路易斯聯儲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更揚言要連加兩次息,不過細心一點看就會發現,其實上述兩位鷹派官員今年都沒有投票權,Bostic要明年才有票,Bullard更要等到2025年,若只是看看新聞標題沒有深究就當真,投資方面隨時踩了地雷也不知。 當然,聯儲局仍然會擔心通脹問題,不過自從3月中小型銀行擠提危機,變相是對美國銀行界的一場壓力測試,聯儲局應該大約試到「終極利率」的底線在哪裏,之後再主動大幅加息的機會已然不高,除非是通脹再失控急升,迫於形勢下,才要進一步上調利率。 如今更令人憂慮的地方,反而是年初開始主張衰退的論述,經過一段時間的「狼來了」效應,市場已經開始麻木,到真是有經濟衰退跡象逐漸出現、「灰犀牛」緩慢走近,大家反而視而不見。好多時大家都會埋首經濟數據,量化分析固然重要,我們一直都很重視,不過有時候細心留意一些小事,亦可以做到質化分析,以小見大。

科技巨頭攬現金過冬

矽谷銀行事件之後,不少美國地區銀行雖然死過翻生,但是漫長的苦路現在才開始,銀行客戶湧向大型銀行及貨幣市場基金,存款流失,同時資金成本上漲,是地區銀行往後很長時間都要面對的問題。沒有大型銀行系統性優勢,亦沒有微型社區銀行的存戶忠誠度,夾在中間左右做人難,然後科技巨頭蘋果再踩一腳,蘋果信用卡Apple Card在美國推出最高4.15厘存款利率,選擇在此時推出吸金,無疑是令美國中小型銀行雪上加霜,此事既反映美國金融與科技的界線未來可能會愈見模糊,亦顯露出不少科技巨頭早有遠見及準備,在未知何時來臨的經濟風暴之前,各顯神通「圈錢」以加強自身現金流,應該不會只是蘋果一家的專利。

Tesla支持估值因素漸失

差不多同一時間,Tesla公布業績,整體毛利率由去第四季的23.8%下降至19.3%,出現大幅下滑早已不意外,但不公開電動車毛利率,同時多番減價賣車,表面上是一貫的說法「薄利多銷」,又或者主動打價格戰務求輾壓其他對手,不過當Tesla電動車毛利率跌穿25%之後,支持其估值的除了長期電動車產量50%增長的願景之外,已經沒有太多憑藉。以往阿米有講過,Tesla能否真正改變世界,還得看能否捱過下一個信貸周期的低谷才可確定,還望不會一語成讖才好。
 
作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並未持有上述股票,筆者客戶持有Apple股票與衍生工具,並隨時可買入或沽出。

馭風聯合創辦人 馮宏遠
有米落鑊

最新【信報 - 有米落鑊】

感謝閣下報名參加​

馭風【經濟越大鑊,股市越快樂?】座談會 「澳門站」

稍後會有專人聯絡閣下,確定報名程序完成。如有任何問題,可以Whatsapp我們客戶服務:2158 9082。

再一次,感謝閣下支持馭風,我們期待跟您見面!

感謝閣下報名參加​

馭風【經濟越大鑊,股市越快樂?】座談會 「香港站」

稍後會有專人聯絡閣下,確定報名程序完成。如有任何問題,可以Whatsapp我們客戶服務:2158 9082。

再一次,感謝閣下支持馭風,我們期待跟您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