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信報專欄】兩招簡化投資 攀越憂慮之牆

上期阿米在講「憂慮之牆2.0」,近期對於美國經濟衰退憂慮之說亦愈來愈多,不少重量級人物都公開表態,其中一位就是有「鱷王」之稱的橋水基金創始人達里奧(Ray Dalio)。他認為現時美國正處於「大型債務周期尾段」,警告美國經濟之後會愈來愈差。

【信報專欄】美股牛熊共舞 板塊各自「精采」

現時阿米會形容美股的情況有點像數年前曾經寫過的「攀越憂慮之牆」(climbing the wall of worry),今次姑且形容為「憂慮之牆2.0」,因為除了前景有憂慮外,估值以及利率等因素都令人難以放心,偏偏投資者可能是需要在這種環境下忍耐着前進。面對市場,須保持謙卑,以及時刻反思,反覆推敲,讓自己的交易技巧持續改善,才可能在市場存活。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別人說,投資是一個交易者一輩子功課的原因。

閱讀更多 »

避免靠耳聽作決定

筆者嘗試用普通人都能明白的講法,意思就是說,美國在過去多年瘋狂印錢,海量發債後,未來美債將無人承接,猶如一部「債務過山車」即將失控衝落山,金融體系走向崩潰,經濟怕要進入長期迷失期。

不過,另一位投資大佬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罕有地只講行業不提及宏觀,在輝達(Nvidia)進入One Trillion Club(1T Club)之後,他指出不能小看AI的潛力(當然他同時亦持有不少Nvidia),再加上近期Tesla Bot的片段,在在是AI救經濟的格局。

以上都只是簡單提及兩三位有強勁實績的傳奇級交易者,觀點已經互相交錯得令人難以判斷。如果加上坊間基金經理、分析員、股評人等的分析,散戶們真要說句不知應該聽誰的才好?

阿米覺得,現時宏觀經濟敍述五花八門,但是就市場走向來說,反而比起今年年初更有方向,單靠道聽途說、「用耳聽」去炒股票很易出事,反而狠心開「靜音模式」,主力「用眼睇」,自己觀察建立觀點策略,會更易找到前路。

炒股要看經濟格局

到底要「用眼睇」什麼?筆者覺得能夠把握兩招就可以。第一招就是經濟格局。

正如達里奧所講,全球進入大型債務過山車即將落山的一段。

正是如此,環球不會再出現一榮俱榮的景象,市場資金有限,只會投放在有前景的市場,要懂得分辨哪些地區長期經濟格局是有增長,就需要一直留意及參與。

反而言之,哪個地區缺乏前景,就好心分手,不要留戀。看到有轉機的地區,就在衡量自己資金實力後,控制注碼下嘗試燒一燒冷灶。

這裏講的經濟格局,並不是每一兩個月就講一次的那些宏觀故事,小弟掹車邊算是半個股評人,平日在節目上被主持反覆詰問,每次總要帶一些新鮮話題來配合主題,各位睇這種節目就不要太過在意,尤其是宏觀形勢重重迷霧下,不宜被這種煙幕蒙蔽。

當你擁有長期觀點,但很容易在每日接收資訊洪流中迷失,此時就要特別分清楚,何謂事實?何謂意見?

小弟認為是事實的就需要緊握,意見聽聽就好。猶幸今時今日香港尚算資訊流通,只要自己少點偏見、多點智慧,應該不難擁有自己看法。

睇圖掌握市場反應

有看法仍未夠,「Money never sleeps」,更重要是看法要被市場確認,第二招就是要看市場。有些人認為價值投資者要擇善固執,技術分析只是花拳繡腿,「大戶畫圖呃你」之類。

從筆者一路走來的交易經驗,我並沒有特別去掩飾一向相當看重技術分析。

只要在流通量較高的大型股上,「睇圖」其實頗忠實反映市場資金對該公司以至行業的中長期看法。順勢作中長線交易,其實在不少時候結果都是不錯。

當一個行業或一間公司業務好轉,其實在基本面及技術面都應該同時亮起「綠燈」,筆者與不少同行高手交流,大家分析觀點縱有別,但結論很多時都殊途同歸。這種交流可以增長見識外,亦令自己研究的觀點更為立體。

作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及筆者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馭風聯合創辦人 馮宏遠
有米落鑊

最新【信報 - 有米落鑊】

感謝閣下報名參加​

馭風【經濟越大鑊,股市越快樂?】座談會 「澳門站」

稍後會有專人聯絡閣下,確定報名程序完成。如有任何問題,可以Whatsapp我們客戶服務:2158 9082。

再一次,感謝閣下支持馭風,我們期待跟您見面!

感謝閣下報名參加​

馭風【經濟越大鑊,股市越快樂?】座談會 「香港站」

稍後會有專人聯絡閣下,確定報名程序完成。如有任何問題,可以Whatsapp我們客戶服務:2158 9082。

再一次,感謝閣下支持馭風,我們期待跟您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