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內房爆煲 港股救市拉力戰
短短兩個星期,三大民企內房接連有兩間出事,先有碧桂園外債違約,其後已經債務重組兩年的恒大地產又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令中港股市投資氣氛跌至冰點。今年港股積弱已久,但未曾一瀉如注,很大程度上是有一班投資者押注中國政府遲早會救市,憧憬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中國推出四萬億規模的大型財政刺激政策。因此,內房爆煲愈勁,經濟狀況每況愈下,部分投資者反而認為「關鍵時刻」愈來愈近。
這種情況令到筆者回想起以前在電影中曾經見過的「電單車懸崖挑戰」:兩位車手飛車到懸崖邊前煞停,邊個早煞車就輸。其實用風險與回報框架思考一下,就會發覺為何這個比賽,永遠都只會出現在亡命之徒間的死亡遊戲中。首先勝負並不在於懸崖有多遠,而是你的對手何時會Chicken out(臨陣退縮)?另外遊戲贏家獎金有限,輸了就非死即重傷,值博率如何就顯而易見。當然以飛車遊戲作比喻大家都容易明白,但當變成金錢遊戲時,就有好多人想不通。
賭中央救市 存在兩盲點
用實際情況來說,當你的投機決定係基於「賭心理」,中國政府在經濟情況好差的時候,必須要救市,這裏就至少有兩個盲點:第一是官方是否認為情況真係好差,必須要救?第二就是出手救市措施,是否真的能暫時改善到情況(如此股市才有可能出現反彈)?
對於第一個問題,阿米看法是,市場人士可能會相對緊張,但官方就未必認為現時事態很嚴重,近來零零碎碎推出的措施,包括早前人行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及中證監對A股的「降費減佣」,可能已算是「救市政策」;至於是否想救就救到,就要看施行的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為主。
倘波及國有銀行或行動
簡單講一句,現時中國實行財政刺激政策,可以實施空間並不多,官方意願亦不似很強烈,內房資金鏈斷裂無疑會令到許多行業停頓,失業率亦會飆升,但始終只是民營企業之間的問題,嚴格來說此刻問題仍未算感染至國企系統,可能要到問題逼至國企金融系統時,官方才會有更明確的行動,但是預料都是以保護國有銀行資產為主,而且以貨幣政策主導的機會較大。
在此之前,即使如中植信託等進入債務重組,都只是在短期氣氛上有少許改善,對市場實際流動性無甚幫助,一如我們之前所講,中港股市即使估值很低及潛在回報有可能較高,但是市場風險之高,實難估計,好比前文提到的「電單車懸崖挑戰」。亦是如此,現階段我們仍然盡量避免在港股操作,並且密切注視此問題對環球股市可能會構成的影響。
筆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及筆者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馭風聯合創辦人 馮宏遠
有米落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