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儲局政策轉角 應留意三件事
本周四凌晨聯儲局會議之後,市場普遍只知道加息見頂,又或者會罵聯儲局不作為,經濟衰退下為何不盡快減息等等。通常聯儲局議息會議,阿米都會與大多數宏觀交易員一樣捱夜看完記者會。因為一年中總有兩三次會議十分關鍵,從中亦可以看到央行官員貨幣政策思路如何變化。
雖然近期去美元化的論述愈來愈多,但是筆者覺得分析美元走勢,始終是宏觀經濟分析入面最重要的一環。要分析美元易學難精之處,就在於你要用最簡單的技術分析亦可以做到猜測,但是要做到具有質素的分析,就要綜合計算極多不同的因素,才能夠做到接近算無遺策,當中解讀聯儲局政策方向尤其重要,正所謂「Don’t fight with Fed」,當一個明智的宏觀交易員,了解央行政策邏輯的同時需順勢而為,比單純怪責市場或央行來得有用。
高息不易減 放水撐銀行
今次議息會議記者會中,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發出兩個明顯訊息,第一是經過5月加息之後,聯邦利率已經接近限制性息率水平,局方會維持息率直到通脹明顯回落,所以被問到減息時機,鮑sir明確指出聯儲局沒有考慮減息。與此同時,應對3月美國中小型銀行危機,聯儲局會積極用貼現窗及緊急貸款計劃(BTFP,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等工具提供流動性。簡單來講就是不減息的同時會放水,貨幣政策上似是「左手出太陽,右手落大雨」的情況,看似是矛盾,但是現時歐洲央行都是正在利用類似的方法,較為重要的一點是,不能盲目跟隨市場憧憬,只要有危機就一定會減息,芝商所Fedwatch Tool亦反映市場斷定9月一定會減息,筆者認為這個估計最後落空的機會頗大。
在會上看到第二件事,就是聯儲局對政策觀望態度是近年罕有的濃厚。自從鮑威爾上台後一直強調聯儲局決策是依數據辦事(data-dependent),去年加息接近五厘,市場亦一早預料聯儲局是需要時間觀察經濟數據變化,但由於市場輿論實在過於急進,甚至開始有些短視,聯儲局未必有可能維持一年以上利率政策不變去等待,簡單來講,今年年底可能會嘗試先輕輕減息25點子,過往投資者都會有開始減息周期就繼續減下去的想法,但參考近期例如加拿大央行的做法,就已經出現過先減息後短期內再重新加息的「微調」措施,因此要有心理準備,美國聯儲局亦有機會是如此思維。
5月美股市況不宜太淡定
最後一點想補充,是聯儲局在角色定位上似乎有所轉變。鮑威爾去年很明確指出加息是為了遏制通脹,聯儲局在調節宏觀經濟上有明顯的領導角色。但面對3月銀行危機以及現時國債上限的問題,局方取態就明顯將球傳回給市場,央行的說法似乎是,只要能夠提供足夠流動性,銀行能否生存就應該由業界自行處理,大有一種過去是做足球隊領隊,現在突然轉身變做球證的味道。既然是放任自由市場由市場解決,在缺乏救市預期的情況下,5月美股市況就不宜太過淡定。
筆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及筆者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馭風聯合創辦人 馮宏遠
有米落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