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下月議息有懸念 美元反彈要留神
5月初聯儲局會議,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發言後,市場就一面倒估計會Fed Pause,並大安旨意認為9月就會減息;到今個星期,4月PPI同CPI出爐,雖然升幅收窄,但就反映通脹較不少人想像中企得穩,快將減息的憧憬消失無蹤,甚至開始有分析「擔憂」6月聯儲局會再加息。
早前反應過度樂觀
阿米之前亦有講過,是可以憧憬Fed pause,但是就不應該太過老定。3月美國地區銀行事件,只是反映美國利率加到接近金融系統會出事的水平。粗略地講,當時聯邦利率是5厘,在此之上要再加1個百分點未免太難。
因此,5月亦一如大家所料只加25個點子,但假如就此就認為聯儲局一步都不會再進,就未免係有點天真。例如現時有投票權的聯儲局理事Michelle Bowman就公開稱,如果通脹和勞動力市場緊張情況持續,進一步加息仍是適當的舉措,尤其是最新數據並未顯示通脹有放緩跡象,她都明言自己是「鷹底」,要觀察稍後公布數據,才能說6月議息會議會有何立場。
不過,市場之前反應的確是樂觀過龍,短線美債及美元走勢,都是到近日先至開始「醒覺」,美國利率並未必已經絕對封頂。Fedwatch顯示6月聯儲局加息25個點子的機會重新升至逾10%,美滙指數101水平有支持之後亦開始出現反彈。
美元反彈是否只因為輕微的加息預期推動,筆者就覺得其實債務上限問題都不宜過度忽視。美國財長耶倫近期四周大聲疾呼,指如果債務上限解決唔到,會有很災難性後果,JP Morgan CEO戴蒙亦一唱一和,但市場就幾乎當透明。當然,因為債務上限此老調牙危機,已經唱到大家麻木,兩大巨頭叫得再大聲,都只會被認為是逼迫國會議員到談判桌上的小動作,共和黨議員對此不瞅不睬,美國總統拜登就只想嘗試用其他方法去繞過國會解決債務上限。投資者對這種鬧劇是太有經驗,篤定深信可以在耶倫說的6月1號死線之前解決。作為「另類恐慌指數」的美元,就巧合地在5月後半個月開始上升,到底是市場真的對風險完全免疫,還是臨到死線前才「臨急抱佛腳」?筆者仍傾向是後者。
港股等候「恐慌位」
美國通脹如香口膠般黐實唔跌,另一邊的中國,CPI升幅就創兩年多新低。市場視五一長假期為中國消費復甦的試金石,現在看來是過關失敗居多,如以4月中國通脹數字來看,甚至離通縮只一步之遙,無論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暫時都未見有明顯刺激或者寬鬆的舉措,再加上「銅博士」短線再向下破位,即使馭風之前對港股是「偏向樂觀地短炒」,短炒部位近期亦都再減少一點,可能要等到5、6月「試出恐慌位」後,才會較主動增持港股,暫時只會維持輕倉短炒及長短倉操作,靜待時機。
作者阿米(馮宏遠)為馭風聯合創辦人、華晉證券資產管理投資總監、證監會持牌人士。筆者及筆者客戶並未持有上述股票。
馭風聯合創辦人 馮宏遠
有米落鑊